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主办的以“人类学视野下的博物馆收藏、展示与诠释”为主题的2017博物馆人类学研讨会于8月1—2日在北京举办。此次研讨会致力于搭建一个全国规模的博物馆人类学研究平台,以满足我国民族类博物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于理论指导的迫切需求,同时引导国内民族类博物馆将自身工作实践加以系统总结和升华,以形成相关理论体系。

作为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博物馆人类学以人类学理论对博物馆业务实践加以指导,同时对博物馆的组织与运作机制加以深描、阐释与解读,这两个维度所构成的博物馆人类学学科在西方国家开展较早,并已取得较大成就。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博物馆人类学研究较为薄弱,并一直未能形成整合性力量。中国民族博物馆在积极寻求自身理论研究工作突破口的过程中,建立起了对于博物馆人类学研究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他们认为博物馆人类学研究是民族类博物馆自身性质和方法论的内在要求,是解决当前中国民族类博物馆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和一系列业务难题的良好理论工具,为此,中国民族博物馆积极搭建平台,大力推动博物馆人类学在国内民族类博物馆行业的开展。

此次研讨会自发布征稿信息以来,反响强烈,共收到80多篇来自海内外的论文。研讨会以“物、展览与博物馆实践”、“博物馆与认同建构”、“知识、记忆、历史与认同”、“博物馆阐释与反思”、“商业化、遗产化与博物馆”、“非遗、技艺的博物馆表达”、“教育与公共参与”、“博物馆中的世界、东方与中国”以及“接触、冲突、争议”为题组织了专题研讨。伦敦大学学院迈克尔·罗兰教授、台湾逢甲大学王嵩山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张展鸿教授以及中央民族大学潘守永教授作了主题演讲。本次研讨会所涉论题的深入性、广泛性以及前沿性,标示出这次会议将对我国博物馆人类学理论研究产生重大推进作用。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1号院 2015-2021   ©  中国民族博物馆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24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