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26日,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简称“博博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博博会”期间,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数智化专委会筹办的“博物馆数智化专题展示区”汇聚了全国20余家文博机构的数智化成果。
“博物馆数智化专题展示区”亮点
“博博会”上,“博物馆数智化专题展示区”所呈现的案例集中展示了近几年数智技术在博物馆不同场景中的利用:
“故宫数字文物库”在知识图谱的加持下让文物信息检索更加简单直观、更具可及性;“寻觅三星堆”让您有机会亲历遗址的考古现场;“运河上的舟楫”、“丽人行”、“山水江南”等带您穿越时空,去体验古代先人们的物质生活、审美意趣和精神世界。“云上浙博”、“数字孪生”等博物馆数字化项目彰显出数据在博物馆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增效提质的巨大潜能。更有来自首都博物馆的“京慧”与穿越而来的大商王后“妇好”数字人,邀您共赴一场学术的盛宴,开启一段非凡的博博会数字文化之旅。在第三期的展项推介中,为您重磅介绍来自南京博物院的“物华天宝--数字文物之美”活化展示项目、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尊盘三维数字化复原成果以及中国民族博物馆的大型数字动画《紫光·冰嬉》。
南京博物院“物华天宝--数字文物之美”展项,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媒体数字展示传播为路径,将文物高精度数字化保护采集与三维影像互动呈现相结合,基于博物馆知识体系生产,以丰富的数字交互体验和融媒体矩阵传播,汇集二十余件南博精品文物的三维数字作品、绘本动画、虚拟线上特展、建筑投影秀等,突破时空限制,为公众打造鲜活、丰富、多元的深度数字沉浸式体验,以高质量文物数字化重塑博物馆新质生产力。以馆藏精品文物数字活化利用构建起一座超级链接的博物馆,不断拓宽“让文物活起来”的路径,链接“博物馆+公众+社区+教育”,链接“博物馆知识+展览+展会+文创+新媒体传播”,丰富展览、教育、研学、文创等高品质、多样化产品与服务供给,一体推动、共同构建起一座新时代“线上+线下”多元融合高质量的南京博物院。
A2展馆2M004南京博物院展位展示
展项介绍: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尊盘三维数字化复原成果由该馆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江旭东博士主持实施。该成果通过数字尊盘结构"拆解",为观众庖丁解牛式地呈现尊盘纷繁复杂的结构,展现古人化繁为简的工艺思想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由于商代青铜器追求整体性,力求一次性完成。尊盘三维数字化复原研究成果,则提供了另一个方向,即在战国时期的曾国将工艺不断分解成更细的步骤,每一条龙甚至龙舌都是分铸而成,再通过焊接组合在一起。此外,复原研究还为解决“尊盘是否用到失蜡法”等争议已久的学术问题,提供了最新证据。现在复原了数字模型,为开展尊盘实体复制提供了充分依据,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有望做出真正的实体复制件。同时以视频化形式展示,拉近了公众与珍贵文化遗产及古代科技文明的距离。
此次湖北省博物馆在第十届“博博会”带来的国宝级文物的数字化复原研究成果,是首次将工业CT等科学检测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相融合,在行业内具有示范性意义。此次盛会将听取更多专业人士意见,后期还会考虑通过三维模型、AR、VR 等多样化呈现,让文物活起来。
中国民族博物馆
大型数字动画《紫光·冰嬉》
在动画的制作中,除了《紫光阁赐宴图》中较为简单的背旗和射箭人物之外,中国民族博物馆对《冰嬉图》中百戏部分的的多达161个人物进行了全面的动作分析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取了出现频率最高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动作类型,共十种,从而在有限的制作时间内,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原作的丰富面貌。此外,在创作过程中,为了保证动画动作的合理性、角色服饰的准确性等,馆方专门进行相关的学术考证;为保证大型空间视觉效果的精彩性,将《冰嬉图》和《紫光阁赐宴图》的建筑和空间关系进行还原,综合成为数字版《冰嬉图》的场景;同时,为保证人物和场景风格的统一,将绘画贴图转换到三维模型上,既保留了原作的绘画风格,同时也更加写实准确。
“博博会”现场图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