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民族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制作的一个展览——《黎族服饰文化展》。在上海纺织博物馆所开展的“绚彩中华民族服饰展”系列展览中,它也许是其中很普通、平凡的一个。但当我们试图深入理解这个展览时,却看到了它独特的深意——对于上海这座城市而言,对于海南黎族而言,对于中国博物馆而言,这个展览都独具深意。

对于上海这座城市而言,海南黎族服饰的到来,是有历史深意的。700多年前,出生在淞江府——也就是现在上海这个地方的黄道婆,流落到了海南岛的崖州——也就是现在的三亚市。她与那里的黎族民众亲密相融,黎族人教会她掌握了当地的制棉工具和崖州被的纺织技术;三十多年后,她回到家乡,把融合了黎汉两族技艺的更加先进的纺织技艺,向淞江府的乡亲传授和推广,这使得淞江府的棉纺织业飞速发展。黄道婆去世后,淞江府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盛况空间,历经几百年而不衰。

黄道婆的人生足迹,把海南黎族的纺织史跟上海这座城市牵连到了一起。上海在最近一百年来所开启的中国近现代纺织业的辉煌,跟700多年前的黄道婆有历史的关联吗?当然有——上海纺织博物馆有专门的章节对这种历史关系加以阐释和展示;那么,上海纺织业的近现代辉煌,跟海南岛的黎族有历史的关联吗?当然有,但它是隐藏在历史深处的。
今天的这个展览,就让我们去品味这样一种依稀隐藏的历史关联,我们与此同时就会洞见一场700多年后的相遇和再见——

“在时光中流淌,却仿佛在时光中凝结……

若此刻相见,你是否还记得那初见的美好……

此时此刻,千年相会,只因相遇美好。”

这是展览“前言”的几行诗句。

所以,我们要感谢上海纺织博物馆——他们营造了这一次让海南黎族与黄道婆的城市再次相遇的机会。

对于中国民族博物馆而言,海南黎族服饰的展示,也有着独特的历史深意。

30年前,正在筹建中的中国民族博物馆,汇集起它的全部人马,准备开展第一次大规模的文物征集。他们的目的地是海南岛上的黎族。这支30多人的队伍离开北京,来到广州暂作停留。此时,中国著名的民族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他后来更显赫的身份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听说了这个消息,那时他正在上海开会;他立即停下自己手里的工作,专门启程到广州,为整装待发的中国民族博物馆工作人员,专门上一堂课。什么课?——“怎样征集民族文物?”听完这堂课之后,中国民族博物馆的第一批工作人员奔赴海南,在那里连续开展了长达三个多月的征集活动。可以肯定的是,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类博物馆领域第一次开展的专业性的、最大规模的、专门服务于博物馆研究与展示的民族文物征集工作。它的成果,就是数千件黎族文物入藏中国民族博物馆。

我们在今天《黎族服饰文化展》中所看到的,就是这次征集成果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在这个展览里,我们看到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民族类博物馆第一次开展的、大规模的、专业性、学术性民族文物征集的一部分成果。

对于中国民族博物馆而言,这一批黎族文物决非是一笔物质财富,它们更是一笔精神财富。它的珍贵性,在于它出自于严谨的民族学学术精神的指导和规范,隐现着费孝通那一代有着崇高社会使命感的学术巨人对于民族文化、民族文物的深刻见解。费老对于中国民族博物馆工作人员所上的那堂课,我相信是赋予了文物征集以一种文化自觉。在费老的眼中,民族文物就是民族历史,选择什么样的民族文物进入博物馆,就是要构建一部什么样的民族历史。所以,民族文物并非只是形态的、材质的,它是意义的、历史的、精神的。

所以,这是一个特别的展览,它让我们深味历史——看见一个民族的“物”隐藏着怎样的对于历史的影响,它在历史深处,怎么悠长地、深远地摆动了我们今天历史的轨迹和走向。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1号院 2015-2021   ©  中国民族博物馆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24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