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在通古斯语中,既有“驯鹿”之意,亦作“苔原高地”之解;此外,泛北极圈东北亚地区的很多民族都有以“鄂伦”自称的历史。以上三种词意寓于同一语音,标明历史上通古斯人与驯鹿、苔原高地所缔结起的三位一体的历史关系。 

人、鹿、地的紧密纽结,形成了地球泛北极圈一代独特的文化。早在新石器时期,生活在北半球严寒地带的狩猎民族即以驯鹿为主要生活来源,由此创造了驯鹿文化。这一种文化呈现出人与自然结成生命共同体的朴素而深邃的生态哲学。

本次展览源自中国民族博物馆开展的“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跨境民族文化比较”课题。当研究人员从中国最后的驯鹿文化孤岛敖鲁古雅出发,——探寻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历史上使鹿通古斯民族,进而深入俄罗斯境内埃文基人、埃文人、那乃人、克里亚克人、楚克奇人的村庄时,一幅关于驯鹿民族近代以来的历史嬗变图便清晰地展现在眼前:随着现代化的推进,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冻土带北移,东北亚驯鹿文化正在呈现一道逐渐向北方退缩的历史辙迹。

“鄂伦”的足迹因此隐现着一种古老文化的历史进退,交织出自然生态与民族历史、经济生活、现代文明的深刻关联。本展览追寻“鄂伦”的足迹,为您呈现这种传统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并为正在推进的现代化、全球化提供一个关于生态、民族与文化反思的幽谧视角。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1号院 2015-2021   ©  中国民族博物馆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24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