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发达国家博物馆关于制度设计、运营管理、收藏研究与展览教育的先进理念,并推进中国民族博物馆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以顾群馆长为团长的中国民族博物馆一行3人于2017 年10月29日至11 月4日赴英国、丹麦进行为期8天的交流访问与业务洽谈。本次出访任务顺利完成,现把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 本次交流主要目标与任务

首先,经过近几年的学习与探索,中国民族博物馆慢慢摸索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收藏、研究与展陈体系,并打造出相关展览品牌。但是仍处于立项待批的现状,使得中国民族博物馆不得不在特殊阶段进行特殊实践,其中,拓展与国际博物馆、学术机构的研究与展览合作,学习优秀博物馆的展示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民族博物馆的优势与特色,是当下中国民族博物馆求得更多生存空间与机会的必要途径。

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变化与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博物馆也在酝酿新的变革。其中,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即建立理事会制度,是当下国家在公共文化领域推进施行的重点项目。如何实现决策管理民主化与科学化,如何进一步激发博物馆组织活力,我们迫切需要向有较多此类经验的发达国家博物馆借鉴与学习。

第三,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与文化影响力在国际的提升,民族博物馆的学术资源与文化产品将会成为国际交流最好的名片,也是向国外发达国家宣传我国优秀民族文化、民族政策,传播中国好声音的最有利媒介。
此行,带着以上目标、任务与相关博物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访问。

二、交流访问行程

在为期8天的交流访问中,团组一行对英国大英博物馆、剑桥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费兹威廉博物馆、剑桥民俗博物馆、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丹麦国家博物馆、奥胡斯艺术博物馆、老城露天博物馆以及中国驻丹麦使馆文化处展开了座谈、走访与深入交流。因为时间有限,面对不同的博物馆,团组展开了不同层面的交流与学习,获得多方面的成果。

三、 交流访问成果

1. 达成研究与展览的合作意向

此行程中,英国剑桥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是最重要的交流对象之一。该馆自1884年成立以来,收藏了百万件文物,同时依靠顶级学府的研究资源,成为当今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人类学博物馆之一。其收藏、研究的对象涵盖了世界诸多地区与民族。2014年该博物馆向中国民族博物馆无偿捐赠了16000张上世纪20-30年代英国人类学家林格伦在中国东北地区拍摄的鄂伦春、鄂温克、蒙古族的珍贵影像。随着这批影像电子档案入藏中国民族博物馆,也开启了两馆的合作契机。此行,团组就此批影像的合理利用与公益性展览计划做了进一步交流,并对2018年两馆在中国计划合作的“鄂伦春文化展”洽谈相关业务对接工作。此外,团组还走访了该馆文物修复室、影像室,以及学习该馆藏品搜索系统的管理与实践。

英国是近代博物馆的发源地,诞生了许多十分优秀的博物馆。其中,大英博物馆作为世界四大顶尖博物馆之一,其收藏与展示、教育理念居于世界前列。近两年该馆策划的“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以独特的“以物述史”的方式讲述人类世界的发展与不同文明的碰撞交融,将每件“文物”所承载的文化背景,充分调动起来,引起人们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烈共鸣,在不同国家巡展都引起巨大反响。团组此次在该展策展人、大英博物馆副馆长 Jane Portal女士的特别安排下,与中国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大英博物馆中有大量的中国文物,其中有许多是少数民族文物,英方非常需要在中方的配合下完成对这些文物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出版物的中英文互译等等,团组此行与大英博物馆开启了一扇合作之门。
博物馆如今在现代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原因在于它能使人们从过去的历史中获得灵感与经验,从而更好的设计当下与未来的生活。团组此行与英国最具传统与现代感的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展示部负责人展开了深度交流,并对该馆正在举行的临展进行观摩学习。该馆先进的策展与展示设计理念给团组很多启发与激励。交流中,我馆也将近几年策划的精品展览推荐给该馆,该馆展览部与国际合作部负责人对我馆的文化产品给予较高评价,并表达进一步开展服饰、纺织品研究与展示的合作意向。

3天紧张的英国博物馆行程结束后,团组奔赴丹麦,在哥本哈根与丹麦国家博物馆研究与收藏管理部、中国部的负责人就该馆所藏大量世界各地民族学文物进行了交流。该馆希望中方对其所藏中国民族文物的研究提供支持,并初步达成两馆研究共享计划。此后,团组赴奥胡斯市访问北欧地区最大博物馆——奥胡斯艺术博物馆并学习其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如何将博物馆建筑与展厅展示路线流畅结合起来,从而获取更高效、便捷的空间使用率,团组从此行中获得极大的启发与灵感。

2. 理事会制度的学习与借鉴

团组此行的交流访问,目的明确,任务清晰,除了洽谈业务合作,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要向这些博物馆借鉴和学习博物馆理事会制度的顶层设计与运营管理模式。就此问题,团组与英国剑桥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丹麦国家博物馆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学习。理事会制度是公益性组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一种高效途径,在国外发达国家施行了多年,已经基本实现常态化运行。而在今年,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等几大部委联合开始推动该制度在国内的实施,博物馆制度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如何适应当下时代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民族博物馆需要在管理制度上采取一套先进的理念。在交流中,团组了解到欧洲博物馆理事会的构成根据其所属性质不同有所区分。如丹麦国家博物馆隶属于政府,理事会成员构成中多有政府性质的人员加入,而非国有的博物馆理事会成员则多来自于各行各业中的成功人士与社会精英。但是无论什么性质的博物馆,引入社会力量和市场竞争的做法是博物馆发展的大势所趋。除此之外,团组对理事会制度的法律保障、社会监督、执行机构、运营管理透明化与公开化原则等方面进行了学习与咨询,从而获得了宝贵的知识与经验。

3. 宣传中国民族政策与推介优秀民族文化品牌项目

团组除了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博物馆的运营管理、研究展示等理念,同时也有意识向国外传播“中国好声音”。此行,团组在交流中也向各馆、文化机构介绍中国先进的民族政策治理观念,并推介反映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品牌项目。丹麦国家博物馆明确欢迎中国民族博物馆将动静结合的民族文化展示带到该馆交流。此外,团组还专程拜访了中国驻丹麦使馆文化处,将中国民族博物馆的文化品牌项目向文化处做了汇报。文化处刘东参赞提出在中丹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下,对具有中国特色、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尤其是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有更多的需求,希望中国民族博物馆能为中丹文化互通互惠承担更多的责任。

四.总结

整个交流访问过程,团长顾群同志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出访前三次召开行前会,对此行的目的、座谈内容作了深入的讨论研究,多次强调此次访问应本着学习的态度去交流,要多搜集相关资料,多了解两国博物馆的先进理念与成功经验,用以指导中国民族博物馆日后工作的开展。办公室与研究展览一部的同志鼎力配合,做了大量的前期沟通、日程安排工作。以此为基础,此行访问团的收获有:一是梳理了两国优秀博物馆的先进理念与成功经验,用以作为日后工作的指导;二是与四家世界级博物馆建立了友好联系,为今后的合作交流打下了基础;三是收集了大量的博物馆资料、图片,可做比较、借鉴和研究之用。虽因时间局限,许多问题无法更深入展开讨论,但是从整体来看,此行访问扎实、高效,完成了既定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我们相信此行的交流学习对筹建中国民族博物馆、推动民族博物馆事业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1号院 2015-2021   ©  中国民族博物馆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24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