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博物馆的前身为哲盟博物馆,创立于1975年,是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中建立最早的地区级综合博物馆,2003年10月迁入新址,并更名为科尔沁博物馆。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该馆是通辽市2001年十大重点工程之一,她坐北朝南矗立在通辽市文化体育广场,东西长120米,南北宽42米,地下一层,地面四层,局部高度31米,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整体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园地方理念,正立面顶端造型为一轮弯弓,象征着科尔沁蒙古人的称谓。外墙用天然芝麻白花岗岩和深灰色玻璃幕进行装饰,既富有民族特色,又充满现代气息。 

新馆地下一层分三个独立区:中间地下室为人防工程,面积1600平方米,开发利用为文物库房;东西两侧地下室各1600平方米,可开发利用为超市或图书批发市场、文物工艺品交易市场等;地面一层为3000平方米的会展中心大厅和各120平方米的10个旗县市区厅,可举办各类大型展览和接待各种贸易洽谈会;二、三层设计了六个文物展厅,总面积4800平方米。根据馆藏文物5000多件的优势,新馆开馆后举办了《科尔沁历史珍宝展》、《历代钱币展》、《蒙古族文物精品展》、《科尔沁蒙古族历史长卷展》、《毛泽东像章收藏展》、《科尔沁书画摄影艺术展》、《科尔沁版画展》等七部展览。这些展览自2004年8月陆续开展以来,接待观众5万多人次,其中免费接待未成年观众3万多人次。2005年6月,科尔沁博物馆被评为通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通辽市红色旅游景点,现已申报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层为多功能会议厅,面积1400平方米,能容纳800人,可举办各类大型会议、学术报告会和文艺晚会。目前,会展中心已投入使用,2004年3月开始,已接待通辽市党代会、人代会、自治区农牧产业化会议、人民好公仆牛玉儒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大型会议十几次。

二十多年来,科尔沁博物馆先后发掘了在国内颇有影响的库伦1—7号辽墓、霍林河金界壕边堡、辽陈国公主墓、吐尔基山辽墓等,其中辽陈国公主墓被评为198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吐尔基山辽墓被评为200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通过对全市文物古迹进行的两次大普查,现已查明通辽市境内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城址约1200余处;通过普查时征集和平时抢救性清理发掘,使馆藏文物达到了10000余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20件(组),二级文物500件(组),三级文物1000件(组)。当您走进博物馆参观或登陆博物馆网站,可看到红山勾云玉佩,西周青铜器,秦汉银印,鲜卑金牌饰,唐代錾花银盘,辽代三彩摩羯壶、白瓷佛、紫定碗,金代春水秋山玉,元代青花玉壶春瓶,明代珐琅盘,清代固伦雍穆长公主银质骨灰盒等珍贵文物。

近年来,科尔沁博物馆的几十件文物精品随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的展览在美、法、日、加拿大、比利时等国家及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区展出,这些精美的文物不但为展览增添了色彩,同时也为通辽市赢得了荣誉。

科尔沁博物馆还紧跟时代步伐,注重信息化建设,2003年2月,开通了内蒙古自治区首家文博专业网站——科尔沁博物馆网站( www.kerqinmuseum.com.cn)。现该网站已跻身于全国大文博网站行列,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文物信息网、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故宫博物院、中国考古网、中国文化信息网等知名网站都为科尔沁博物馆网站做了友情链接。

科尔沁博物馆现有职工49人,其中副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15人。内设文物考古研究中心和9个部室,其中历史部、民族部、藏品部、技术部、陈列部、宣教部为业务部室;保卫部、办公室、会展中心管理部为行政管理部室。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1号院 2015-2021   ©  中国民族博物馆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24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