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主办的“2022·第四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自2022年2月1日征稿以来,共收到有效投稿作品1402组(共23513幅)。
    从“镜像•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征稿主题出发,投稿作品围绕“文化遗产”“家园与生计”“信仰与传承”“人与自然”等议题,多角度、深层次展现出中华各民族的当代生活样貌,呈现出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历史变迁,留存了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时代记忆,深刻传递出影像中的人文关怀。
    作为影展主办方,中国民族博物馆秉持专业和公正的精神,规范评审制度、严格评审流程,邀请业内知名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认真严谨的评选。评选出193组入围作品,于今日揭晓。
评审委员会将在入围作品中评选出20组入展作品作为优秀代表,在“2022·北京国际摄影周”期间,隆重推出“第四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
    入展作品评选结果将于近日向社会公布,敬请关注!

    2022第四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入围作品名单 

(按姓氏拼音排序)

序号 作者 作品名称
1 敖乘舢 飞来村变苗族风情村
2 敖乘舢 贵州水城县猴场补那布依族五等装
3 白英 传统手工艺(二)
4 鲍云 千年的回音
5 曹冰冰 田野寻音
6 陈钢 寓言的回归——昆明顺城古街的影像叙事(1999-2022)
7 陈虹屹 苏尼特记录
8 陈虹屹 蒙古族打马印
9 陈文格 人间烟火——乡村“坝坝席”的滋味
10 陈显刚 新时代彝族影像
11 陈小林 大山深处割漆人
12 陈小林 大山里的蔡伦部落 渐行渐远的民间造纸术
13 陈正军 琼库什台牧羊人
14 陈忠明 冰山下的牦牛叼羊比赛
15 陈宗权 沂蒙集市变迁
16 成功 古老的“祭祀”仪式——跳傩舞“禳灾”
17 程朝贵 中国鄂温克族
18 崔永红 大象来了
19 戴云良 山恋
20 邓宏钰 山区教育那道风景
21 丁建良 云南民族民居
22 丁晓旻 满族原生态猎鹰
23 董军 渔人码头·二界沟
24 董小珉 苏尼特草原
25 段德奇 转场
26 范觉眠 正在消失的江南农耕场景
27 范南丹 云南施甸龙会,农耕文明的原始呈现
28 范晓颖 他们的厅堂
29 方云峰 密枝社
30 方忠达 1987乌日根塔拉那达慕
31 方忠达 公社学校
32 傅小闰 汝城古祠堂
33 高乐村 俺村老把式
34 高铮鸣 家园与生计
35 耿洪杰 匠心巧手筑百年传承
36 耿洪杰 冰雪筑梦师
37 耿维义 李老爷赶香烟
38 桂政全 裕固族传统民俗
39 郭现中 生在怒江
40 郭子雄 巴尼人(白族支系)的时代变迁
41 海洋 吾乡吾土
42 韩馨 古窑复兴
43 韩玉峰 从贫困——扶贫——脱贫——乡村振兴
44 何杰 南盘江·生生不息
45 洪松平 俄坤
46 胡冰涛 二界沟船说
47 胡光文 西海固下马关镇人的“新生活”
48 胡群山 潦浒的“叶子缸”和“碗花”
49 胡小平 八十年代凉山诺苏
50 胡亚玲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51 胡志民 摩梭祖母屋
52 花云 梦絮故乡
53 黄虹 四季牧歌
54 黄虹 马王巴拉图苏和家的春季打马印
55 黄虹 遇见.草原
56 黄虹 高原之歌
57 黄瑞德 唯勇者战:潮汕跳火堆习俗
58 绞雄才 蜜蜂飞翔
59 金斌 侗乡·日常
60 金炜 旷野吼喊刀郎木卡姆
61 金炜 即将消失的维吾尔族古老榨油技艺
62 金炜 走出大山天地宽
63 金炜 穿越丝路时空的喀什老茶馆
64 克惹晓夫 彝人·家园·生计
65 克玉菊 蜕变
66 旷惠民 潇湘端午赛龙舟
67 雷金息 广西民族建筑瑰宝
68 李风 秭归端午20年的从民办到官办的变迁
69 李光荣 贵州福泉阳戏——还愿
70 李光荣 吴山染缬
71 李光荣 一个傩坛班掌坛师的文化坚守
72 李光荣 黔中高坡苗族社群生活
73 李光荣 侗寨彦洞
74 李建淮 见证--家乡黄海边42年
75 李劲 收蔺草的母亲
76 李劲 黔东南原生态农耕文化-糯禾
77 李劲 锦鸡苗族服饰制作
78 李乃松 桂西壮乡人
79 李鹏 即将消失的傣族传统老傣戏
80 李咸胜 黄泥鼓传承与发展
81 李学明 边境山村变了样
82 李永锋 苗族边民的跨国婚恋
83 李永锋 桂西南边地壮民
84 李有华 消逝的镜头—退出历史的哈尼族传统民居
85 李志雄 西双版纳“特殊人”
86 廖莉文 安顺地戏
87 刘方成 田横祭海
88 刘国兴 大凉山上的扶贫“慢火车”
89 刘海涛 驼球赛
90 刘辉 告别漠心的“泡子老汉”
91 刘克强 夏季转场
92 刘立昌 北方土炕
93 刘莉 金莲
94 刘强 烈火中消失的原始部落
95 卢兴东 彝乡集市
96 罗涵 哈尼族三十年
97 罗品禧 家在珠江.疍家人(组照)
98 吕明响 藏民家的三个留守女人
99 马云刚 剽牛祭木鼓
100 明克林 湘西苗族法师葬礼
101 纳建忠 斋月的一天
102 牛红旗 我的西海固
103 牛红旗 俄亚大村
104 潘永强 济水向北
105 彭艾 台江苗族独木龙舟节
106 彭晓侠 哀牢彝韵- 南诏后裔彝族的幸福生活
107 任世琛 影像见证陇原群众20年用水的巨变(组照30幅)
108 任秀庭 苦中有乐的农民工
109 沙仲华 绿皮慢车与彝族乡民
110 尚青伟 套娃情缘
111 盛国强 卧龙湖最后的冰上捕鱼人
112 舒宏平 乡土乡情
113 宋爱华 山村皮影
114 孙万清 额吉的草原
115 唐立红 米轨弯湾是故乡
116 唐明珍 黄土地上的人
117 唐明珍 一根拉面扯出的流量现象
118 王彬 穿在身上的图腾
119 王超 泸江河上遇见的古桥
120 王晨旭 苦水二月二
121 王华沙 云南昌宁勐统长山苗族山寨的欢乐颂
122 王攀 出神
123 王晴 玄门之士--中国汉族道教信仰之武当山信众
124 王苏月 湘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125 王文芳 宗图
126 王英 哈尼族四季生产调-切龙村里的昂玛突
127 王英 哈尼族四季生产调-切龙村里的传统农耕文化
128 王英 哈尼族四季生产调- 切龙村里的矻扎扎
129 王英 哈尼族四季生产调-切龙村里的莫搓搓
130 王英 澜沧江峡谷傈僳族祭祀天神
131 魏云霞 王老太的故事 1
132 乌云娜 国家的孩子—赛罕托雅
133 吴俊伟 薄壳乡里
134 吴吕明 粤西渔民“靠海吃海”
135 吴庭栋 北大街27号
136 相军 小山村里的百年民俗传承
137 向民航 湘西苗族百狮会
138 向民航 彩虹桥下制鼓人
139 向民航 激情绽放的钢火烧龙
140 肖虎 他乡的路:边境寻瑶
141 肖乃宝 刘志千和他的皮影戏
142 谢敏华 家在大凉山
143 许少华 急需保护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144 许永杰 岸边(二)
145 闫淑珍 蒙古族人生第一礼;剪发礼
146 严国忠 冬捕
147 杨栋甫 当今马帮
148 杨海燕 运河在这里拐了个弯
149 杨焕勇 大运河上的端鼓腔
150 杨佳燕 生命牵挂
151 杨涛 硗碛四季
152 杨同玉 一个新型中国村庄——山东台头
153 杨歪卡 南高原上最后的天菩萨
154 杨小松 那人·那街
155 杨学飞 往事里的苦难与现实中的幸福
156 杨雨希 “最后”的掌墨师
157 尹灿松 故乡
158 尹亚维 佤库特WAKUT
159 游晓璐 南疆童年
160 于德龙 锡尼河畔
161 于家睿 雁门关外是故乡
162 袁晋锋 乡恋
163 袁培德 京砖传奇背后的窑工
164 岳宝群 旱塬上的小花
165 张青林 达日罕蒙古族婚礼
166 张尚林 女子祭龙
167 张尚林 固义傩戏
168 张伟 香浪二十年
169 张炜 土楼人的节庆
170 张卫国 童年的寺院
171 张闻涛 一间照相馆
172 张西林 沂蒙小调
173 张勇 嬗变与交融·湘黔滇驿道及周边
174 张煜 戏水流年
175 张志友 云端羌寨
176 张志友 凉山六年
177 赵登文 国境线上的游牧民族
178 赵登文 帕米尔盛典
179 赵迪 高原藏校
180 赵迪 烈日和雪花共存的地方
181 赵涵 割苇的日子
182 赵剑波 滇池边的“半渔民”
183 赵敏 渐行渐远的岳阳老街
184 赵鹏飞 米脂窑洞古城
185 赵雯静 众神庇护的人们
186 赵子忠 蓝·续
187 郑龙 何处为家
188 钟跃能 长乐抬阁故事会
189 周献坤 浦韵古今.百姓生活
190 周勇 雪雷的艺术梦
191 朱丽梅 生生不息
192 朱永中 民族影像志——余西古镇
193 邹宝良 草原上的人们——牧民生活

    所有入围作品将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并颁发收藏证书。
    以上公示入围名单接受社会监督,对于知识产权剽窃、重复投稿等违反征稿启示相关规定的情况,主办方保留取消入围资格的权力,公示期自发布之日起三日截止。(监督电话:010 82869904)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1号院 2015-2021   ©  中国民族博物馆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24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