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姓氏拼音排序)
序号
作者
作品名称
1
敖乘舢
飞来村变苗族风情村
2
敖乘舢
贵州水城县猴场补那布依族五等装
3
白英
传统手工艺(二)
4
鲍云
千年的回音
5
曹冰冰
田野寻音
6
陈钢
寓言的回归——昆明顺城古街的影像叙事(1999-2022)
7
陈虹屹
苏尼特记录
8
陈虹屹
蒙古族打马印
9
陈文格
人间烟火——乡村“坝坝席”的滋味
10
陈显刚
新时代彝族影像
11
陈小林
大山深处割漆人
12
陈小林
大山里的蔡伦部落 渐行渐远的民间造纸术
13
陈正军
琼库什台牧羊人
14
陈忠明
冰山下的牦牛叼羊比赛
15
陈宗权
沂蒙集市变迁
16
成功
古老的“祭祀”仪式——跳傩舞“禳灾”
17
程朝贵
中国鄂温克族
18
崔永红
大象来了
19
戴云良
山恋
20
邓宏钰
山区教育那道风景
21
丁建良
云南民族民居
22
丁晓旻
满族原生态猎鹰
23
董军
渔人码头·二界沟
24
董小珉
苏尼特草原
25
段德奇
转场
26
范觉眠
正在消失的江南农耕场景
27
范南丹
云南施甸龙会,农耕文明的原始呈现
28
范晓颖
他们的厅堂
29
方云峰
密枝社
30
方忠达
1987乌日根塔拉那达慕
31
方忠达
公社学校
32
傅小闰
汝城古祠堂
33
高乐村
俺村老把式
34
高铮鸣
家园与生计
35
耿洪杰
匠心巧手筑百年传承
36
耿洪杰
冰雪筑梦师
37
耿维义
李老爷赶香烟
38
桂政全
裕固族传统民俗
39
郭现中
生在怒江
40
郭子雄
巴尼人(白族支系)的时代变迁
41
海洋
吾乡吾土
42
韩馨
古窑复兴
43
韩玉峰
从贫困——扶贫——脱贫——乡村振兴
44
何杰
南盘江·生生不息
45
洪松平
俄坤
46
胡冰涛
二界沟船说
47
胡光文
西海固下马关镇人的“新生活”
48
胡群山
潦浒的“叶子缸”和“碗花”
49
胡小平
八十年代凉山诺苏
50
胡亚玲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51
胡志民
摩梭祖母屋
52
花云
梦絮故乡
53
黄虹
四季牧歌
54
黄虹
马王巴拉图苏和家的春季打马印
55
黄虹
遇见.草原
56
黄虹
高原之歌
57
黄瑞德
唯勇者战:潮汕跳火堆习俗
58
绞雄才
蜜蜂飞翔
59
金斌
侗乡·日常
60
金炜
旷野吼喊刀郎木卡姆
61
金炜
即将消失的维吾尔族古老榨油技艺
62
金炜
走出大山天地宽
63
金炜
穿越丝路时空的喀什老茶馆
64
克惹晓夫
彝人·家园·生计
65
克玉菊
蜕变
66
旷惠民
潇湘端午赛龙舟
67
雷金息
广西民族建筑瑰宝
68
李风
秭归端午20年的从民办到官办的变迁
69
李光荣
贵州福泉阳戏——还愿
70
李光荣
吴山染缬
71
李光荣
一个傩坛班掌坛师的文化坚守
72
李光荣
黔中高坡苗族社群生活
73
李光荣
侗寨彦洞
74
李建淮
见证--家乡黄海边42年
75
李劲
收蔺草的母亲
76
李劲
黔东南原生态农耕文化-糯禾
77
李劲
锦鸡苗族服饰制作
78
李乃松
桂西壮乡人
79
李鹏
即将消失的傣族传统老傣戏
80
李咸胜
黄泥鼓传承与发展
81
李学明
边境山村变了样
82
李永锋
苗族边民的跨国婚恋
83
李永锋
桂西南边地壮民
84
李有华
消逝的镜头—退出历史的哈尼族传统民居
85
李志雄
西双版纳“特殊人”
86
廖莉文
安顺地戏
87
刘方成
田横祭海
88
刘国兴
大凉山上的扶贫“慢火车”
89
刘海涛
驼球赛
90
刘辉
告别漠心的“泡子老汉”
91
刘克强
夏季转场
92
刘立昌
北方土炕
93
刘莉
金莲
94
刘强
烈火中消失的原始部落
95
卢兴东
彝乡集市
96
罗涵
哈尼族三十年
97
罗品禧
家在珠江.疍家人(组照)
98
吕明响
藏民家的三个留守女人
99
马云刚
剽牛祭木鼓
100
明克林
湘西苗族法师葬礼
101
纳建忠
斋月的一天
102
牛红旗
我的西海固
103
牛红旗
俄亚大村
104
潘永强
济水向北
105
彭艾
台江苗族独木龙舟节
106
彭晓侠
哀牢彝韵- 南诏后裔彝族的幸福生活
107
任世琛
影像见证陇原群众20年用水的巨变(组照30幅)
108
任秀庭
苦中有乐的农民工
109
沙仲华
绿皮慢车与彝族乡民
110
尚青伟
套娃情缘
111
盛国强
卧龙湖最后的冰上捕鱼人
112
舒宏平
乡土乡情
113
宋爱华
山村皮影
114
孙万清
额吉的草原
115
唐立红
米轨弯湾是故乡
116
唐明珍
黄土地上的人
117
唐明珍
一根拉面扯出的流量现象
118
王彬
穿在身上的图腾
119
王超
泸江河上遇见的古桥
120
王晨旭
苦水二月二
121
王华沙
云南昌宁勐统长山苗族山寨的欢乐颂
122
王攀
出神
123
王晴
玄门之士--中国汉族道教信仰之武当山信众
124
王苏月
湘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125
王文芳
宗图
126
王英
哈尼族四季生产调-切龙村里的昂玛突
127
王英
哈尼族四季生产调-切龙村里的传统农耕文化
128
王英
哈尼族四季生产调- 切龙村里的矻扎扎
129
王英
哈尼族四季生产调-切龙村里的莫搓搓
130
王英
澜沧江峡谷傈僳族祭祀天神
131
魏云霞
王老太的故事 1
132
乌云娜
国家的孩子—赛罕托雅
133
吴俊伟
薄壳乡里
134
吴吕明
粤西渔民“靠海吃海”
135
吴庭栋
北大街27号
136
相军
小山村里的百年民俗传承
137
向民航
湘西苗族百狮会
138
向民航
彩虹桥下制鼓人
139
向民航
激情绽放的钢火烧龙
140
肖虎
他乡的路:边境寻瑶
141
肖乃宝
刘志千和他的皮影戏
142
谢敏华
家在大凉山
143
许少华
急需保护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144
许永杰
岸边(二)
145
闫淑珍
蒙古族人生第一礼;剪发礼
146
严国忠
冬捕
147
杨栋甫
当今马帮
148
杨海燕
运河在这里拐了个弯
149
杨焕勇
大运河上的端鼓腔
150
杨佳燕
生命牵挂
151
杨涛
硗碛四季
152
杨同玉
一个新型中国村庄——山东台头
153
杨歪卡
南高原上最后的天菩萨
154
杨小松
那人·那街
155
杨学飞
往事里的苦难与现实中的幸福
156
杨雨希
“最后”的掌墨师
157
尹灿松
故乡
158
尹亚维
佤库特WAKUT
159
游晓璐
南疆童年
160
于德龙
锡尼河畔
161
于家睿
雁门关外是故乡
162
袁晋锋
乡恋
163
袁培德
京砖传奇背后的窑工
164
岳宝群
旱塬上的小花
165
张青林
达日罕蒙古族婚礼
166
张尚林
女子祭龙
167
张尚林
固义傩戏
168
张伟
香浪二十年
169
张炜
土楼人的节庆
170
张卫国
童年的寺院
171
张闻涛
一间照相馆
172
张西林
沂蒙小调
173
张勇
嬗变与交融·湘黔滇驿道及周边
174
张煜
戏水流年
175
张志友
云端羌寨
176
张志友
凉山六年
177
赵登文
国境线上的游牧民族
178
赵登文
帕米尔盛典
179
赵迪
高原藏校
180
赵迪
烈日和雪花共存的地方
181
赵涵
割苇的日子
182
赵剑波
滇池边的“半渔民”
183
赵敏
渐行渐远的岳阳老街
184
赵鹏飞
米脂窑洞古城
185
赵雯静
众神庇护的人们
186
赵子忠
蓝·续
187
郑龙
何处为家
188
钟跃能
长乐抬阁故事会
189
周献坤
浦韵古今.百姓生活
190
周勇
雪雷的艺术梦
191
朱丽梅
生生不息
192
朱永中
民族影像志——余西古镇
193
邹宝良
草原上的人们——牧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