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主办的“在历史跨越的现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展”在中华世纪坛当代艺术展厅举行。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昌平,民委文化宣传司司长武翠英,中国民族博物馆馆长顾群及副馆长郑茜、李金希,北京博物馆学会秘书长祁庆国,新华社特级编辑、著名策展人陈小波,中国博物馆协会数字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锤以及参展摄影师等出席展览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

p01.jpg

中国民族博物馆馆长顾群谈影像资料的文献价值

p02.jpg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馆长冀鹏程发言

p03.jpg

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讲述本次入选专题的征集过程

p04.jpg

来自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代表讲述影像记录当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发展变化

p05.jpg

摄影师代表王艺忠讲述影像记录布朗族山寨的变化情况

p06.jpg

国家民委文宣司司长武翠英给参展摄影师颁发证书

p07.jpg

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昌平宣布展览开幕

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民族博物馆以“民族影像志摄影”为承载主体,以真实、生动反映中华各民族在过去40年间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为宗旨,选取了充满民族影像志摄影师个人印迹的记忆切片来展现历史嬗变的现场性和细腻性。展览用生活情景来构建改革记忆,将村寨故事拼合进历史长卷,从而连缀出一部充满色彩的改革开放40年史,为观众展示出改革开放历程中的难忘记忆与故事。

p08.jpg

中国博物馆副馆长郑茜给大家介绍参展的摄影作品

本展览用两条线索构成叙事框架:

1、中国民族地区改革开放40年影像编年
 ——以“年”为刻度,选取40年间中国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影像,一事一图,以“点”连“线”,以“大事记”形式串连出一部图像编年,构成关于改革开放40年的时空框架。

2、中国民族地区改革开放40年影像志作品
——征选全国各地长期深度跟拍某一民族、某一区域、某一领域的人文摄影师作品8组,讲述发生在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难忘故事,深层次展现中华各民族的历史跨越,同时凸显出影像志资料作为历史档案的珍贵价值。

p10.jpg

尚昌平《在喀什的时光》 

p11.jpg

王艺忠《一个彝族记者眼中的凉山巨变》

p12.jpg

巴义尔《蒙古族人物志》

民族影像志摄影是某一社会过程或文化事项自然进程中的画面,其角度富有现场感与真实感,其纪录具有典型性与历史性,其承载信息具有档案性与本真性,其情感倾注与价值取向客观中立,并具有表述的可延伸性。近年来,中国民族博物馆首倡“民族影像志典藏和展示”理念,致力于以民族影像志摄影作品记录那些正在迅捷变迁的文化现象与社会场景,以保留濒临消失的历史瞬间和人文记忆,并使这些凝固的影像在民族博物馆的文化遗产典藏库中占据重要位置。

用民族影像志作品来构建关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记忆,这是中国民族博物馆力求真实、深度还原我国各民族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时代现场的一种努力。此次参展的八组充满个性化印迹的影像志作品,是历史宏大叙事中闪烁着灵动色彩的记忆微光,它们共同组合并形塑出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史诗性历程。

p13.jpg

徐献《羌寨影像18年 灾难与重生》

此次摄影展还打破了传统摄影展将图片一张张整齐地挂在墙上的展示模式,采取一种独特的影像叙事方式,在空间里通过对情景化的模拟来突破图片的平面性,形成立体的展示氛围和空间布局,以增强观众对于展示内容的进入感;同时图片的排列注重其叙事的交织性,以团组模块来形成浓厚的情景氛围,以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图片叙事的现场性。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1号院 2015-2021   ©  中国民族博物馆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2474号-1